华体会最新手机登录地址专注于废气处理行业,分析各行业废气污染因子,解决工业废气治理难题,让废气达标排放,通过环评!
  咨询电话:13828700816

废气塔

建筑结构丨BIG操刀的温哥华新地标之作Vancouver House背后的争议们

来源:华体会官方网页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10-26 00:36:44

  刚刚过去的5月16日周六早上,住在温哥华市中心的居民多多少少会被直升机呼啸的引擎声吵醒。那是正在作业的直升机在完成温哥华市中心地标建筑—Vancouver House顶层的一块巨型玻璃的修复。

  被贴上#温哥华新地标 和 #BIG 的标签,Vancouver House的项目从发布之日起,一直就是设计圈子里茶余饭后的谈资。它是由加拿大最大的开发商之一Westbank开发,建筑师Bjarke Ingels设计团队打造,位于温哥华市中心南大门Granville街桥旁,被誉为温哥华进入国际钻石地产城市行列的标志性建筑。采取下窄上大的扭转结构,未售已红。从立项开始,十多年过去了,2019年年底,终于封顶。如今,当越过格兰维尔桥驶入温哥华市区时,吸引你目光的将不仅是背景中波光粼粼的大海或白雪皑皑的山脉,还有一栋扭转的银色像素巨塔。

  大约十年前,Bjarke Ingels接受委托,决定接受这个在迷宫般的道路和密集坡道之间设计高密度住宅的挑战。通过动图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设计题目真正的难点是没有合理的基地空间。场地在温哥华最繁忙的立交桥下,在对桥梁和道路进行市政要求的退线 平方米)的塔楼占地面积,同时地块还是三角形。这让挑战的难度无形之间翻了数倍。

  在对桥梁和道路进行市政要求的退线 平方米)的塔楼占地面积,同时地块还是三角形。这让挑战的难度无形之间翻了数倍。

  要知道通常塔楼为了做到高效的平面布局,一般都会偏向于正方形或对称的矩形,平均每层做到8户(4个两室一厅,4个一室一厅)。Vancouver House的平面,我们能够正常的看到在底层的时候利用率非常低,个别户型进深最浅的地方只有1.5米左右。布局也很吃力,到高层趋于矩形之后才慢慢好转。

  在开发商的租赁信息上显示,因建筑的特殊外形设计,部分单元会有一些十分尖锐的锐角设计,而374呎(约35平方米)的studio月租金2150加币(约11000人民币),也得到了很多来自当地居民的争议

  对于形体的挑战中,除了是要合理对底层空间进行布局之外,还有怎么样找到满足项目的目标容积率,让项目满足开发的门槛。传统的建筑退线D的顶视图上标注,而这一次为满足最低要求的容积率,空中的悬挑空间也成了一定要考虑的元素。

  所有的一切造就了这一座59层高的塔楼,纵使很多评论家说它看起来像是颠倒过来的。其实就是从一个紧密的三角形地板中升起,并弯曲离开桥,直到到达顶部时逐渐转变为矩形。BIG后来将这座建筑描述为“纽约熨斗大厦的后裔”。

  结构上,整栋塔楼主体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核心筒和连接的墙体提供了水平稳定力;称重柱在每一层与斜角梁连接。在这栋塔楼设计中,最有亮点的结构设计应该是它的柱网结构了。为实现它从底层的三角形到顶层四边形的过渡,塔楼采用了大量的斜柱或阶梯形柱。为实现悬挑的效果,阶梯柱在每一层保证重叠面积的情况下会有些微的偏移,多出水平方向的力会由梁传递到核心筒。

  现阶段Vancouver House的外观已完成。它对于环境的呼应也日渐显现出来。BIG在设计之初就一定要考虑很多问题,包括对建筑物轮廓的限制,例如确保邻里公园有足够的日光。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在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把自身的设计价值表达出来。

  对于建筑本身的价值,在这一个项目中很容易看清楚。它是一个很好的三角地形的建筑应用方案,满足了甲方爸爸“容积率”和“地标性”的双重考量。为了彰显它的社区性(也有一定的可能是曾与市政府批准规划时的谈判筹码,根无考证),周边的配套的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甚至包含了一个立交桥下的户外美术馆。BIG和开发商Westbank在宣传上面也是不惜笔墨。

  在设计之初,开发商Westbank总裁Ian Gillespie曾说,温哥华没有一栋可以“让人屏住呼吸”的建筑,因此他决定创建一栋。这豪言壮志显然也不是一栋建筑就能诠释得了的。这后来也慢慢演变成了Westbank在温哥华的“天际线计划”,誓要以地标建筑作为行业发展的切入点,陆续邀请到了一众明星建筑师和他来一道“重新”定义城市的天际线。

  Westbank在温哥华的“天际线计划”,誓要以地标建筑作为行业发展的切入点,邀请一众明星建筑师“重新”定义城市的天际线,目前的建筑师包括BIG、隈研吾、曾在隈研吾旗下的来自德国的OSO Design和基于香港和温哥华的Bing Thom Architects Westbank

  不同于地产商一贯对于楼盘的销售套路“大平层”、“无敌海景”等等,开发商Westbank的策略是把Vanocuver House比作一个艺术收藏品。似乎这样来看的话,传统定价的公寓建筑就真的是没有了与之一比的资格。商品 VS 艺术品,对不起我们不是同一类的。与之对应的便是它的销售市场了,本地人当然不会全都理解这高价”艺术品”的魅力,所以销售之初的便开放给了全球16个国家的高端买家。

  这样的笔墨砸在市中心的超高层住宅上,再塔上温哥华楼市的顺风车,无疑是让地产商兴奋的,但建筑评论家就不这么想了。2015年世界建筑节的评委们称这是“一种典型的新城市类型学“。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要关心城市中最高的塔楼吗?尤其是当本地人都无力负担的超高端公寓,日渐成为了这个城市主旋律的时候。

  2019去世的著名建筑师西萨佩里,曾经为城市化过程中高楼林立的都市提出过自己的建议。他说我们该扪心自问“ 这看上去很好,但是对吗?”

  “ 一座建筑在一所城市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分量,要比建筑本身的艺术性和它对于建筑师本身的价值大的多。”他强调,“换句话说,城市的顺位要排在建筑前面,建筑要排在建筑师前面。”